2025年1月13日,慧翰股份接受来自中信证券等1家机构的调研,本次调研采取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的形式,会上冯静,潘敏涛,金少明回答了相关问题:
1、请介绍一下公司的业务及经营情况
答:公司是为智能汽车及产业物联网客户提供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商。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软件和技术服务。
公司与智能汽车产业领先的整车厂商及其一级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宁德时代、德赛西威、电装天、安波福等供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和解决方案,目前为上述客户的一级供应商。
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8.8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46.80%,公司近三年业绩均大幅增长。
2、公司今后对车路云是否有什么规划?
答:公司早在2019年就已经完成了支持V2X功能产品的研发并量产,公司具备车路云一体化功能的产品研发和量产能力。但其大规模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渗透率还比较低。
车路云的相关业务,相对路端,车端市场更大,我们以车端为主,同时,我们的技术也完全适用于路端应用。未来车路云市场起来,对公司业务也是正向影响。
3、请问目前TBOX渗透率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展望?公司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答:2023年,国内市场TBOX产品的渗透率大约在60%左右,随着汽车智能网联需求的不断提高及国标AECS的出台,相信TBOX产品的渗透率将会进一步提高。目前,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还是以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LG电子、法雷奥等为主;在国内市场中,自主品牌汽车的TBOX原来也是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垄断。2012年起,公司凭借在车载通讯模组方面的技术积累,推出车联网智能终端第一代产品TBOX1.0,当时就是替代上述国外供应商进入上汽的供应链。随着国产厂商的研发水平提高、技术迭代更新,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不断优化,配合丰富的场景应用、完整的供应链,使得国产品牌的高性价比和本土供应链优势逐步凸显。国产TBOX厂商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且呈现向外资车、合资车延伸的趋势。
当下也有一些主机厂在自研关键零部件或选择公司体系内部的供应商供应零部件,但这类自研供应商往往无法跨到其他主机厂的供应体系内,同时大的主机厂通常会选择A、B点保障其核心部件的供应。
4、公司除了汽车电子外是否涉及其他行业?
答:公司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包括车联网TBOX和eCall终端,主要应用于汽车智能网联和汽车安全等领域。除此之外,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包括智能模组和智能单元,主要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和车身联网等汽车电子领域,同时也应用于工业级物联网市场。
一方面,公司将信息通信技术与汽车电子技术结合,推出汽车级通信模组,主要供应德赛西威、电装天、佛吉亚歌乐等整车厂一级供应商,该部分通信模组装配于客户的汽车智能座舱和车身联网设备等汽车电子产品中。
另一方面,公司将信息通信技术、车联网技术迁移到产业物联网领域,为Microchip、Sierra、Cerence等物联网产业链知名企业提供通信模组,应用于M2M通信终端、智能电梯等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中。
5、现在的主机厂有自主研发,为何择我们公司为供应商?
答:TBOX属于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大的主机厂通常会选择两家或以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自研的核心零部件通常供给自有车型。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同时为多家整车企业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智能模组及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较早实现了国产替代,先发优势明显,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的车联网智能终端和智能模组已装配于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大众汽车、丰田汽车、通用汽车等。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趋势加速,公司有望实现业务规模新一轮增长。
6、公司的TBOX产品现在是否有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和GPS系统?
答:都有,主要还是看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技术上支持是北斗和GPS双模定位的。根据政策法规的要求,未来也可能会从双模(GPS+北斗)替换为单模北斗,在产品技术层面上没有问题的。
7、公司的产能情况如何?
答:公司采取自有工厂和委外加工相结合的模式,外协厂方面,主要是非核心零部件进行委外加工,按照汽车级要求对外协产线进行规划与设计、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并制定具体质量检验的标准和要求、提供公司自产的核心模块部件、测试方案及相关的工具、治具等。生产过程中,公司会负责对外协厂的质量监督、物料抽检、合理排产以及模块化推广等管理。
公司有自己的产线与中试线,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设计、核心产品零部件的生产以及验证和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确保研发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可行,它兼具试验和规模生产的功能,帮助发现和解决设计和工艺中的问题;同时,也是应急备份线,能够在外协厂线在突发意外情况无法排产时及时切换生产产线,确保公司的产能不受影响。公司的中试线加上目前合作的外协厂,可以实现动态平衡与调整,产能可匹配订单的增长,随时满足客户的需求。未来公司也将进一步扩大自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